.
第二天預定的行程是上午先走南環,下午再繞北環,晚上則在通梁賞花火
南環路線:鎖港鎮風石塔->山水沙灘->青灣柱狀玄武岩->風櫃->蛇頭山->蒔裡沙灘
北環路線:中屯風車->跨海大橋->通樑古榕->小門鯨魚洞
1.鎖港鎮風石塔
鎖港地勢低平缺乏山勢屏障,冬季季風將鎖港的沙土不斷捲向西南的山水聚落,古有「鎖港減一粒山、山水多一片海」的俚語,鎖港人為了克服這種被鄰里所剋的風水缺陷,於是建造了鎮風石塔。顧名思義,鎮風石塔就是要鎮住強烈的東北季風,功能如同金門的風獅爺。
共有南北兩塔,造型相同,名字不同而已,一為南午塔,一為北子塔,它的造型特殊,"九層"石塔以澎湖特有的玄武岩堆黏而成,塔座旁鋪設著紅磚,更顯出古拙之美。
2.山水沙灘
山水古稱「豬母落水」。地名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曾經有一隻母豬跑到沙灘上被大章魚拖下海去,所以被稱為「豬母落水」。日治時期,改稱為豬母水,國民政府來台後覺得這名字不雅於是因山水社區有座觀音山,故以"山"字與美麗沙灘海域的"水"字合名"山水"沿用至今。
山水的沙十分乾淨,是適合小人玩沙的地方
也是年輕人衝浪的好場所
更是女人享受日光浴的絕佳地點
在大太陽底下,遊客雖然稀稀落落,不過可以想見黃昏後,玩沙戲水的人肯定不少
烈日下的沙都是燙的,老咪還特地挖出下方的沙給小咪玩
可惜真是太熱了,待沒多久就受不了啦!繼續往下一站出發
3.青灣柱狀玄武岩(青灣仙人掌公園預定地旁)
整個澎湖共有64個島嶼,千百萬年前的火山熔岩,才孕育出現今壯觀的玄武岩風貌,2002年文建會還提報澎湖玄武岩,為台灣世界遺產的潛力點之一
玄武岩是熔岩冷卻而成的一種火山岩,是構成澎湖地質的主要岩石,這裡的玄武岩景觀,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級水準,是澎湖引以為傲的天然美景。
就在前往風櫃洞的途中,發現了這一區柱狀玄武岩,規模還不小哦!
岩石間夾雜許多的仙人掌和天人菊,呈現出濃厚的菊島風情
4.風櫃
風櫃沿海盡是發達的柱狀節理玄武岩,由於海浪長年的沖擊,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溝及海蝕洞。每當巨浪激盪,衝向洞口,岩洞內一陣陣如雷濤聲,如風箱鼓風,如遇到風勢大、風向恰好、海水漲潮時,還可見到水柱噴潮的奇觀,風櫃聽濤即由此而來。
此處算是個觀光勝地,設有一大型觀景台
由於這天的風浪並不大,因此沒辦法聽到巨大的浪濤聲
一名釣客正在垂釣
延著海堤可欣賞海蝕平台
接著再繼續往下探路,又發現古厝了~
可惜這幾戶古厝損毀較為嚴重
牆只剩一半了
接著來到了一個小型的漁港,海很清澈呦!
海堤上還備有雅座呢!
5.蛇頭山
在澎湖人的心目中,風櫃文石跟將軍文石齊名,蛇頭山半島就是風櫃文石的原產地,自從政府宣布禁採令後,蛇頭山沈寂了好一陣子。直到風管處重新為蛇頭山定調為古戰場遺跡,設置遊憩設施後,蛇頭山又重新活了過來。
立於蛇頭山上頭北眺跨海大橋,馬公港市景,西望西嶼,甚至可南臨虎井跟桶盤兩島嶼,視野之遼闊也暗示蛇頭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622年荷蘭人曾於此築城,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艦隊長期駐紮蛇頭山海域,都在在說明此處戰略位置的險要。
附近遍佈著仙人掌,這黃花就是仙人掌花
這一帶的天人菊也不在少數
6.蒔裡沙灘
嵵裡沙灘在二十幾年前曾風光一時,是澎湖最著名的海水浴場,當時沙灘內的山坡腹地上設置有各類遊憩設施,約莫十幾年前原本經營此處沙灘的民代業者退出經營,縣府沒有後續規劃管理,風吹日曬之下,時裡沙灘慢慢地有了頹廢的味道,各項原本的育樂設施一一鹽化倒塌,鄰近的山水沙灘跟隘門沙灘取代嵵裡沙灘成為遊客的新寵,整片嵵裡沙灘漸漸歸於寧靜,沙灘上少了戲水的遊客或當地居民,多出的則是更多的小舢舨,和漁村鹹鹹的空氣味道。嵵裡沙灘美麗中回歸寧靜。
來到此小咪已經不支睡著了,只好騎回馬公市去找飯吃了~
(以上部份文字來源:沿著菊島旅行)
延伸文章:
如何帶著小人輕鬆遊菊島
Day1-
快樂ㄟ出帆
住宿篇
美食篇(上)傻愛莊
美食篇(下)
行程篇(Day1)觀音亭、西瀛虹橋、順承門、天后宮
行程篇(Day2下集)中屯風車、跨海大橋、通樑古榕、小門鯨魚洞
最終回-再會了菊島
- Jul 15 Thu 2010 11:14
悠遊菊島自由行-行程篇(Day2上集)鎮風石塔、山水&蒔裡沙灘、青灣玄武岩、風櫃、蛇頭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