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來個海角行
第1個點想去大大的教堂
結果還沒找到,居然意外發現了古蹟
好奇之下,就決定先看古蹟啦~
第一站:佳冬褒忠門
位在六根村冬根路上,也稱為西隘門。清代台灣島內曾發生朱一貴與
林爽文民亂,六堆的客家人組織鄉勇保衛家園並協助清廷平民亂,清
廷特別賜台灣客家人為義民,頒封「褒忠」及「懷忠」匾額,客家聚
落為防異族入侵,特別在聚落進出入口設隘門,並在隘門上貼上褒忠
或懷忠封號,彰顯義民榮耀。佳冬褒忠門門額兩側的圓洞,是當年防
禦用的銃眼,隘門的側門仍留著一小段鵝卵石砌成的護牆。
文章來源:屏東縣政府
沿著小路走下去,又看到了這個古董打水機
真的可以打出水來的哦~~
不遠處就發現了一棟古厝"張阿丁宅"
張宅為一堂二橫有圍牆之客家傳統建築樣式,創建年代不詳,牆壁
以石牆為基,上以紅磚包覆土磚,為俗稱的金包銀形式雙層建築。
居佳冬老家冬根路與西邊路轉角處,臨路經營養殖買賣,大門面街
開啟,迥異於一般客家夥房臨街形式。雙層建築形式,乃佳冬現存
商樓的代表性建築。
因年久失修,並沒有對外開放,由外往內看進去
斷垣殘壁的模樣,令人不勝唏噓
最後終於看到了極負勝名的"蕭家洋樓&古厝"
蕭家洋樓
西元1930年(民國十九年),日本人建佳冬機場當時蕭恩鄉任庄長,
協助處理土地徵收、人力徵派等工作,和日方軍事及各方高層聯絡
頻繁,為招待日本官員,蕭恩鄉在蕭家夥房旁邊原本是馬廄的土地
上,用空心磚蓋了蕭家洋樓(創建年代西元1930年),為全台第一
座空心磚洋樓,是當時新潮的洋式建築。
它就矗立在路的交叉口
內部一樣殘破未修,無法進入一賭風貌
洋樓的路口再過去就是古厝了
從外貌看起來並不會很醒目,看不出來是個大戶人家
蕭家古厝
約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先祖達海公十九世紀由中國廣東渡海來台,定居
佳冬後釀酒為業,後來從事米糧與染布生意致富,請大陸師傅來台建造
大宅第,建築材料也都由大陸運來,無論是格局或雕飾都相當講究,是
台灣極少數保留完整的五落大厝,由於工程浩大,直到二十一世蕭光明
時才全部完工,由於已經老舊出現腐朽,八十九年由縣府進行整修。
蕭家古宅正面為五開間,第一堂為門廳、第二堂為廳房、供奉祖先神牌
位,第三堂供奉天地君親師、井灶龍君、土地伯公等,第四堂明德居,
第五堂為一般住家。步月樓以前是蕭家的書房,當年也曾是文人雅士聚
集棋琴書畫的地方,清廷割讓台灣後,六堆客家人不願屈服日本人統治
,阻擋日軍由枋寮及佳冬海岸登陸,發生六堆史上著名的步月樓戰役,
探訪蕭家古宅時可從步月樓牆壁上的彈孔,憑弔六堆先民抗日的英勇精神。
文章來源:屏東縣政府
看了這張鳥瞰圖,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正門口
想一探究竟嗎?
好吧!進門參觀囉~
這位婆婆是幫忙收參觀清潔費的
我們進去的時間還沒到導覽時間,所以先自行看看
像元寶的大石頭,應該是擺飾吧!
由前往後看去,彷彿走進了時光隧道
蕭家昔日店面,依然高掛著紅燈籠
也發現了打水機
八卦形狀的門與卷軸式的窗
不久到了導覽時間,便由目前蕭家的第6代負責解說
而我只能就我已經不堪用的記憶,稍微的幫大家介紹一下
第2堂供奉的是歷代祖先的牌位,尚在世的人名也寫上去了,不過一定要貼紅紙
中間通往兩側的門都是呈八角形
而且門的設計在風水上是不能完全正對的
雖然客家人的個性並不喜愛奢華,但仍有其金碧輝煌的一面
房間數非常地多
每間房間都不大,卻都有閣樓,足以容納一家子夫妻與小孩
而且輩份由大到小,從前堂往後依序居住
擺放在大床的旁邊,櫃子與床2用,主要是為了方便服侍老人家
每間房門口的下方還有一個洞可以讓貓進去抓老鼠哦!
廚房內部
共有2口灶,足夠煮一大家子人吃的量
廚房裡就有井,方便打水烹煮
這麼大的甕,原來是為了躲空襲用的
早期客家人的服飾,很簡樸不花俏的藍色系
以上拉里拉雜的隨便介紹了一下
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保存的這麼完整的古厝
而且還願意將之列為古蹟
強烈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要不是我家小咪邊看邊歡,我還想多跟主人聊聊呢!
更多的照片請看
相關的介紹請看
蕭家古厝住址: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溝渚路150號